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新聞評析 - 〈今周刊〉三十二歲小資男靠筆記三部曲賺千萬

        以下這個人不是贏家, 但很糟糕的是它自認為是贏家, 又被周圍的人捧上天, 故就自我膨脹, 但實際上實力平平, 故它可能會過不了今年下半年的這一關.


        這個人淨選一些低價股, 這非常不可取. 低價股不代表價格低於價值. 它股市投資的第一步 -  選股, 已經錯誤, 會賺錢完全是入市時間點在 2008 年底, 故因此賺到錢. 今週刊出這樣的專題實在非常不應該. 這是典型的為了刺激雜誌銷售量而所做的偏頗報導. 會害死一堆人的. 


       股票有很多檔再加上進場時間的價格差異, 故買賣幾乎有無限多種組合. 但我長期觀察及回測故我一眼就可看出它的獲利是運氣還是實力.  我想它講的事都是事實, 但若用歷史資料回測它的方法的話, 它是不可能賺錢的. 故以下整篇文章跟某月某日有人中樂透一樣. 你無法拿來複製跟學習的.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今周刊) 2011-12-14  15:03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214/ke0z5hffnqmq6.shtml 


投資的道路從來就不是條坦途,有的路段上滿布荊棘,有的則暗藏陷阱。但許多發著一夕致富的夢想者,往往太過於輕率,忘了穩健地踏出每一步,才是邁向最後成功的先決條件。這是最初以五十萬元投入股市,如今才三十出頭身價就有千萬元的黃坤儀(化名),所得到的體悟。


九年前,再也無法忍受因擔任銀行催收員工作壓力過大,而夜夜輾轉難眠的黃坤儀,決心帶著工作兩年所積攢的第一桶金,離開銀行業投身於股市,一個門外漢自此踏上投資之路。


「初入股市的心態轉換很重要,」黃坤儀說,很多人都有從股市致富的嚮往,但真正用嚴肅態度去正視買賣股票的人很少;更多的人還在起步階段,就覺得選股過於複雜而在股海中隨波逐流。因此,「在交易前,應該先問股票對自己的意義是什麼?」


黃坤儀接著補充,「有些人把股票當作消遣,心態大概與買樂透一樣,而心態會決定操作的戰果。雖然就我個人而言,股票確實是生財的工具,但對一般上班族來說,如果對股市持『小玩怡情』的態度,而不多花心思琢磨投資知識,那悲慘的下場是很容易預見的。」


畢竟,股市裡高手如雲,還有許多金融機構的職業玩家,一般散戶要夾縫求生,「建議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從現在開始一點一滴的累積投資經驗」。


■雛鳥摸索期 善用《股市總覽》增加公司熟悉度


常聽人說,不做功課就貿然進場是不智之舉,那到底要如何做功課呢?黃坤儀認為,可從廣泛的認識公司起步,在增加對公司的熟悉度後,投資的視野才會漸漸打開。


「我就曾經向朋友推薦個股,卻遭質疑該檔個股太過冷門。」黃坤儀頗感無奈地認為,「公司當然不會自己來認識你,特別是值得投資的股票。」很多散戶會放心買耳熟能詳、報章雜誌能見度高的股票,但這樣的公司真的好嗎?對此問題,黃坤儀持懷疑態度,買股票是買公司價值,而不是買公司名氣,公司本質與獲利能力,遠比公司名號響亮重要得多。


因此,黃坤儀建議初學者熟悉公司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準備一套《股市總覽》,並養成翻閱的習慣後,對公司的名稱就不會這麼陌生。這樣一來就可克服在對股票不熟悉下,進場前容易猶豫不決的心理干擾因素。


但很多人看到超過一千家的上市櫃公司,就萌生退意,等於還沒了解對手,就先鳴金收兵,怎會有戰勝的可能。對此,黃坤儀勸投資人不妨換個角度想:「每多認識一家公司,就又多增加一個機會,而眼前就有一千多個機會在等待被挖掘。」


或者,用台灣歷史的進程來看待《股市總覽》,就像進入時光隧道般。黃坤儀說,「從國民政府來台後,開始做基礎建設,讓水泥業躥起;再來經濟慢慢發達,人民講究吃穿,從而造就食品與紡織業的起飛;後來台塑王家發跡,帶動蓬勃的塑化業,一直到而後占台股比重過半的電子股等。其實把股票與歷史作串聯,就不會顯得太枯燥乏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