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新聞評析 - 茂德債權全列逾放 衝擊國銀

        人類為了表達事實, 故會用一些文數字以達到共同的溝通基礎. 在公司經營績效的表達上面所用的方法是會計學. 但會計數字雖希望趨於真實, 但也只能求得允當表達而已. 以下就是一例.


        基本上, 以下所說的是逾期帳款的認定. 若全部是呆帳, 那就得全數提列, 故資產會減少, 費用會增加. 故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都會比較難看. 只是深入一點去想, 這豈不是在玩數字遊戲. 因為茂德還不還得起錢跟你銀行提列多少呆帳有關嗎?  故事實是事實, 數字是數字, 難道更改會計數字可以更改茂德還不起錢的事實嗎?


         我相信這些銀行並不會跟投資大眾玩數字遊戲. 只是對一個股票操作者來說, 要知道的是會計報表的內涵. 對我來看, 篤信財務報表分析者與篤信技術分析者一樣, 都是犯了偏執的毛病. 會計報表是基本分析的很重要一部份, 但其本身不等於基本分析. 而且做好基本分析只在選股時有用. 但股市的操作還包刮, 高低檔判斷, 進場點, 出場點, 資金控管.


        有人會認為基本分析是王道, 有人則覺得技術分析才是真理. 但對我而言, 這兩樣都只是工具, 就如同刀與槍一樣, 依照環境該用刀就用刀, 該動槍就動槍. 完全以最高獲利為考量才是準則! 金剛經云 "凡有所相 皆是虛妄" 故到最後, 還是要跳脫這些工具!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2-04-18  09:25


茂德570億元債權是否轉列逾期放款,各行庫做法不一。據悉,金管會將在近期發函,要求銀行統一作法,最快在4月底就須將茂德債權轉列逾放,對茂德債權名列前茅的合作金庫、台灣銀行首當其衝。


金管會統計,國銀平均逾放比為0.43%,如果茂德債權也列入逾放,將使國銀平均逾放比上升至0.68%,上揚0.25個百分點,創下15個月來新高。


共有26家銀行對茂德有債權,金管會統計,對茂德債權平均呆帳提存比率已經達79%。


合庫對茂德債權為80億元,呆帳提存比率為七成,台銀是75億元,呆帳提存同樣是七成,土銀、一銀、彰銀和兆豐銀已全數提存完畢。一旦茂德債權全數轉列逾放,將衝擊債權銀行的資產品質。


銀行主管指出,按照一般授信標準,茂德繳息不正常,已達轉列逾放標準,只是各行庫做法不同,有些已先轉列呆帳、有歇尚未動作,導致逾放比率基期不同、相當混亂,也使官方的逾放比數字失真。


金管會在去年下半年就指示台銀、合庫研究茂德債權是否要統一列入逾放。由於台銀、合庫剛好是茂德最大債權銀行,兩家銀行主張不必列入逾放。


後來金管會又請銀行公會研議,銀行公會回覆,同樣是不必列入逾放。


不過,銀行對茂德債權仍列為「正常放款」,被外界批評鴕鳥心態。金管會內部評估認為,茂德在去年6月就已經變更授信條件,降低利息至0.1%,為期半年。原本今年1月起,利息應該恢復正常,不過,茂德再度與銀行團協商,二度變更授信條件。


金管會認為,依照逾期放款處理辦法規定,債權若協議分期償還,只要沒有依照規定履行,就要列報逾放。


茂德今年二度變更授信條件,顯然已沒有依照第一次約定履行。


至於力晶、奇美電等申請紓困的企業,雖然同樣變更授信條件,但兩家公司目前仍依照協商結果履行債務償還,金管會認為,不必列入逾放。


【記者陳美君、李淑慧/台北報導】


4 則留言:

  1. 我一年前總是在尋尋覓覓,苦思冥想如何成為一個價值投資人,後來我發現台灣根本沒有我可以學習的榜樣,台灣所謂的價值投資人都拿著基本分析的鐵鎚看世界,於是便不斷的GOOGLE,才發現要成為真正的價值投資人只兩條路:一種是實業家出身的,他們可以很深入的剖析公司的生意模式,如段永平、趙丹陽、Mohnish Pabrai、Guy Spier;另一種是高學歷畢業,曾經在投資銀行、避險基金、或企業的財務部工作過然後自己出來募的,如巴菲特的兩個接班人、窮查理年鑑譯者李祿、避險基金名人Bill Ackman、David Enhorn、Eddie Lampert、香港惠理集團的謝清海,這一類的人擁有在企業界及金融界很充沛的人脈,隨時有許多企業高管可以討論做「定量分析」、而且也有很完善的研究資源。而段永平自己則是說,他很少深入看財報的,他都請人幫他「毛估估」,就是看大概值多少錢,然後他自己去做定性分析看企業的價格是不是暫時被低估,是的話就是開始大量買進,他也有在部落格寫到,一般散戶要成為價值投資人是很難的事,因為研究公司的資源太少。

    回覆刪除
  2. 所以結論就是,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對各種方法抱著一顆開放的心,

    回覆刪除
  3.            散戶要成為價值投資者是很難. 但你是要賺最多錢, 還是要成為價值投資者. 目標是目標, 方法是方法. 我之前的 blog 曾說過, 我認為我對企業價值的估算的準確度頂多是 7 成準. 而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大概都有 9 成準. 我早就認清楚這點, 故才會發展交易系統. 也就是說, 我用分股進出, 加減碼法這樣的由機率跟期望值去彌補個股評價的不準確度.
              但話說回來, 若沒有散戶可靈活進出這項優勢, 也無法發展出交易系統. 故能看清楚這己的劣勢是好事, 而若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優勢, 而能架構出克敵致勝的方法, 那就太美妙了.

    回覆刪除
  4. 吸收各家的優點, 找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 對我來說, 財報是來數字化的定義低檔價格(不是巴菲特所謂的內含價值, 我坦言, 我是沒有能力算出內含價值的). 而若是不適合用此一方法定義者, 那就不是我的菜, 就不會將之列在追蹤股.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