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波段投資模式操作日誌 - 20130315

        今天以獲利 7.31% 賣出花仙子. 賣出的理由是最近賺的錢比較少, 而且花仙子的成長性也比較低. 故問題來了, 倒底我們有沒有能力判斷一家公司的成長性? 而若可以, 那該如何整合到操作中.


        以我對個別股票及產業的了解程度來說, 個股的成長可能確實是可有一定的掌握. 例如宸鴻的成長力度肯定高於花仙子. 因為宸鴻的客戶是世界級且暴發性的,  而花仙子連台灣都跨不出去且產品也局限在某種領域, 故對成長力度來看, 宸鴻應該毫無疑問是高於花仙子的.


        當然, 成長的可能不是選股的唯一選項, 宸鴻營運大幅度往下的風險也是遠遠高於花仙子的. 可以想見的, 花仙子 5 年後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 而宸鴻有可能變成世界級的公司, 但甚麼都不是的機會也不小. 故在考量長期股價與基本面一致, 中期的人與狗, 在加上個股的成長性及下行風險, 那如何選股, 如何決定進場點? 如何決定出場點? 這樣的動作是否有系統化的可能? 這實在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


        這幾年這樣運作下來, 我的程度也大幅度躍進. 就選股來說, 已經不是訂定一個選股規則而已. 而是有花時間針對每一家公司去了解其未來成長的可能及下行的風險. 但這要一家公司, 一家公司的看. 而不利的是, 為了分散風險, 故我的追蹤股是高達 300 檔. 光要看到這 300 家公司的名字, 能聯想到它是做甚麼的, 就已經不是很容易的事. 故要去了解每一家公司的潛力, 那真的不是那麼容易.


       還有就是出場點. 既是選擇成長股, 那麼出場點就不適合再用百分比停利法. 而是要用移動點停利法, 即隨著股價的升高不斷的提高停利點. 基本上, 當時會採用固定百分比停利法是為了部位管控及計算的便利性, 而不是為了最高獲利.


        我從 2009/11 股市開悟之後, 就能持續的獲利. 而經過這兩年的實作波段投資, 對個股的了解程度也深入了很多. 我想現在是時機對交易系統做一個改良的時候. 


  


2 則留言:

  1. 請問版大的改良方向為何?謝謝

    回覆刪除
  2.         由葛拉漢走向巴菲特! 由定量分析走向加上定性分析! 由財務報表分析走向加上產業分析! 至於如何的與交易系統的結合方面, 大概就是選股及高低檔判斷這兩件事.
             選股的重點除了原有的現金股利之外, 會更加的考量 穩定性及成長性, 而在高低檔的判斷方面則要加大價值權重的級距. 簡單說, 也就是巴菲特的 "用合理的價格 買進好公司的股票. 而不是用低廉的價格買進普通的股票."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