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新聞評析 - 陶冬:台灣香港大不同 陸客自由行難炒台灣房價 勿期望過高

      以下這篇文章, 無論是在看法的角度或數據的引用上皆頗中肯. 算是一篇撥亂反正的好文章, 頗值得推薦.


        某些的股市操作主力, 為了自身的利益, 鼓動股市參與者潛藏在內心的自我土地及族群認同意識, 大行對股民的洗腦及催眠. 以達到其拉高某些內需, 觀光的股票, 並於高檔倒貨給無知股民而獲利的卑鄙勾當.


         一般人分析平常很理性, 但當分析的內容與自己相關的時候, 就完全變了調. 大部份的人都很難面對真實的自我. 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從而受到我執, 我見的影響而走向偏鋒. 更常常聽不進去別人對自己的負面批評, 而選擇性的聽取對自己的讚美甚至是拍馬屁的部份. 故佛法的三法印才有諸法無我印. 也唯有用無我的態度才能看清楚真正的事理.


       台灣的觀光股及其它的內需在近期內都被高評了. 這是事實. 不會因為你住在台灣愛台灣, 這件事就會改變. 且只會因為新聞媒體不斷的放送使得你原本歪斜的心更加的偏袒. 股價一直漲, 更會讓你興起認同感. 直到有一天成待宰羔羊時才會夢醒!


         追高要停損, 低接要價格低於價值. 股市操作, 僅此二者而已! 其它關於未來展望的利多或利空言論, 大部份是市場騙人話語被當成驚人發現, 而在貪婪的內心慾望下廣為流傳罷了. 我可以很肯定的說, 這些話多聽是有害無益的!


=============================================================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6-30 15:20:29


客自由行,本周正式起步。這個曾經將香港經濟起死回生、令香港樓價重現輝煌的旅遊專案,爲台灣的股市、房市帶來了無限的遐想空間。不過筆者認爲,台灣市場應該理性地看待自由行,過高的期待只會帶來不必要的失望。


大陸遊客訪台,對台灣旅遊業、零售業的刺激,是有目共睹的。不過,他們對台灣整體經濟的拉動,筆者認爲心理作用大過實際購買力。近年台灣經濟的復甦,主要受惠於消費信心增強、出口反彈和房市枯木逢春。兩岸關係的改善,也有助於彼此經濟間的互動、交流,旅遊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用大陸遊客自由行對香港經濟的影響,來想象台灣的受惠空間,筆者認爲在方法論上就錯了。香港經濟的總量遠小過台灣經濟,對旅遊業的依賴程度遠大過台灣。目前台灣接納大陸旅遊團觀光客上限爲每天4000人,自由行上限是每天500人。香港接納大陸觀光客沒有上限,2004年每天有2.1萬人跟團旅遊,2010年爲每天2.3萬人;2004年每天有1.1萬人自由行訪港,2010年更升至每天3.9萬人。香港與台灣在接納自由行遊客人數上,差著幾個數量級,經濟的受惠程度自然不同。不過自由行仍是兩岸交流與互動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陸客遊台,會不會順便買兩套台灣的房子,令當地房價再創高潮?的確,曾出現過大陸豪客遊完富士山後,順便在山腳下買一套住宅的傳奇,大陸資金不僅炒遍香港、新加坡、悉尼、溫哥華,甚至在倫敦也成爲最大海外買家,個別人士赴台置業絕不出奇。


不過大陸熱錢會不會像炒香港房地産那樣炒台灣房地産?筆者認爲可能性較小。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畢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節制,主要官員也由北京任命。台灣政壇則藍綠交織,隨時可能變天,對於置業不動産,政治風險不能不考慮。


海外資金彙入及物業售出後資金回流,是令陸資止步的另一個原因。理論上講,台灣是允許海外資金跨境流動的,但是必須經過登記、審核等一系列程式,而且無法做到匿名。這與香港自由港的監管環境大不一樣。在香港,大陸背景的BVI公司滿天飛,實錢、熱錢、洗錢各得其所。


台灣對大陸人士置業的限制,其實十分嚴苛。大陸自然人在台灣買房,三年內不准出售,一年最多只能居住四個月,買房前必須經由內政部、陸委會、國防部、國安局聯合審查。假若大陸企業買地,還要通過經濟部核批,所購土地僅供營業使用,不得投資房地産。嚴厲的監管和繁瑣的手續下,2002年至2010年期間總共僅有45項涉及陸客、陸企的房地産購買案。如果計入通過第三者購房、海外公司購房(當然只是估算)的成交數量,香港在2010年平均僅需26分鐘便有45起內地人士、企業買房或賣房行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