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1日 星期六

操作日誌 - 20190920

         本週淨值再創新高,今年以來已賺了 1,965,116元。距離我的財務自由目標,年收二百萬也近在咫尺。
          不過股市的起落是大的,也許今年賺二百萬,但明年就賠一百萬。而總不能今年自由,明年就不自由。因此我計算年收二百萬是用三年 roolling 平均,而目前這個值才 1,103,510 元。故我必須心裡有數,現在距離財務自由還有一段距離。
         究其原因,除了以前的資金較少之外,還是在於現在投入股市的金額太低,目前三千三百萬的總資金僅持有一千二百萬的股票及ETF,而超過二千萬的資金都是閒置,沒有發揮。
        會這樣的原因自然是這二年來所取得的資金因近期的指數一直在高檔盤整,要跌不跌的。若勉強進場,萬一被套在高點,那要回頭說不定也百年身。
        辦法也不是沒有,像 ETF,債券,及許多的民生類,偏門或集團股票,這些低波固收的標的基本上跟指數或景氣是沒甚麼關係,或甚至像債券的話還是負相關。
         故這個禮拜花了比較多的時間研究低波固收類的股票及ETF進出場法。目前想到得比較好方法是使用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因為布林通道是使用均值及標準差的觀念,這可有效的消弭各商品種類的成長性及波動度的差異。
         舉例來說,美債20年及美債1-3年雖然都是美國國債,但美債20年的利率一定大於1-3年。此外,美債20年對利率的敏感度也高出許多,故以債券ETF的股價線型角度來看,美債20年比美債1-3年的斜率要來的陡,且其上下振幅也大了很多。因此若用回跌率漲升率來操作的話,那就無法訂一個規則而一體適用。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台灣五十及陸股ETF。
        布林通道正好可克服此問題,中軌,即均線剛好可以表達左下到右上斜線的角度,而標準差的算法剛好可將不同的波動率用同一標準差呈現相同的偏離程度。故對較穩定的金融商品,例如債券ETF,指數ETF,穩定成長股而言,布林通道是一個完美指標。
       此外要注意的是,既然是固定成長且低波動度,那就該長期持有,而除非是偏差很大,否則是不應該進出的。此觀念套用至指標上也就是參數要設大一點,我的均線是用年線(N=240,非20),且出場條件是不容易達到的三倍標準差。進場點則由於是長期正斜率的關係故降低門檻到二倍標準差。
        很多人至今都在辯論技術分析有沒有用。我只能說,那要看你怎麼用。基本上,各種技術分析有其適用的商品類別,不是一種指標想可通吃全市場。另外要考慮的是時間週期。大部分的技術指標有其特別適合的時間週期,例如K9D9 是以日線為基礎的,不是把時間週期改為週或月K就認為能用在中長期。中期有中期的影響因子,長期有長期的影響因子。必須把影響因子找出來,再尋找適當的指標。
        回測當然是要做的。但不要靠回測找最佳化的參數。要先有立論依據的整合基本分析,技術分析,部位管理後,設計出進出場規則,再去回測以驗證在過往的長期大量資料的表現。勿本末倒置,否則會淪入過去不等於未來。
        再補充一個回測的心得,那就是勝率很重要。那種僅三成的勝率而靠高周轉率以為可獲得大利潤者必定會鎩羽而歸。因為高周轉必然是極短線,那你設計出的規則之依據為何? 需知,技術分析的立論在於市場參與者的極端情緒,問題是極端情緒多久才會來一次? 總不會天天來吧! 故可用技術分析當明確的切入點,但要以其他方法判斷高低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