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5日 星期五

操作日誌 - 20190125

        本週淨值再創新高, 為 10,282,277 元, 比上週增加 55,797 元. 雖然淨值創新高是一件好事, 但總覺得有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最大的可改進空間在於現金部位太高, 現有銀行存款加定存已近千萬, 而若加上銀行所給的額度更是超過二千萬. 雖然如此鉅額的現金讓人很有安全感, 但若能讓這些錢更有效率的發揮豈不更好.

        當然地, 一切的改變必須植基於現有且運作良好的部位控管機制, 也就是指數越高持股比率越低, 且反之亦然. 故此類資產必須指數越高持有越多越有利, 反之, 越低也是越少比較有利. 但有沒有這類的資產?
        首先想到的是債券. 就股市與經濟循環及利率的關係來說, 股市崩盤前的最高點往往也是升息循環的最末端, 故此時的利率最高, 而與利率掛鉤的債券殖利率也會是最高, 故此時的債券價格最低, 因此持有越多越是有利. 故就這個角度來看, 債券確實是與股市互補的資產.
         但除非在美股開戶, 否則台股的債券 ETF 太少且流動性不足, 若直接購買債券則單位太大. 此外, 股市大跌往往在幾天之內, 故股債之間的部位轉換須迅速. 否則不小心就違約交割.
         事實上, 若打開債券ETF的K線圖看長期一點, 會發現不論是哪一種債券大體上是一條左下穩定向上的近乎直線, 也就是說, 短期上, 利率會影響債券的價格, 但債券的收益還是跟持有時間的長短比較有關. 想想也對, 一碼才 0.25% 對一個持有債券一年的人來說, 利息是 2.75% 還是 3.00%真的有差那麼多嗎? 當看清楚債券的本質之後 , 債券也就是一種低波動, 固定收益的金融商品而已.
          而若考量帳戶資金的快速整合而限定在台股證券形式為範圍的話, 那還有哪些股票可畫分在低波動固定收益的類別? 我整理如下,

           1. 股票型ETF 例如0050, 0056 及國別或地區別的 ETF
            2 獨佔或寡佔的民生類股股票,例如電信三雄, 天然氣, 及民生類獨大每年穩定配息的公司..

        想到這裡, 我豁然開朗. 過去一二年, 我先專注在循環投資, 然後是波段投機, 再來是偶而點放的景氣循環. 但對公用事業只感覺到有此類的存在但一直沒有將它想清楚. 事實上, 公用事業追蹤股應該改成低波動固定收益追蹤股, 而除了原有的那些股票之外, 應該加入股票類ETF 及債券ETF 並採取有錢就買的存股方式操作. 而其投入部位則是其他幾種交易模式的餘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