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3日 星期日

波段模式實驗半年的回顧

    自 2010 年 4 月 開始, 我進行了一場持續到現在仍在進行的波段模式之實驗計劃. 這個計劃已經過半年也收集到一些數據, 故在此將這半年實戰結果公佈如下,


1. 總共獲利賣出 27 筆: 這個數字很重要, 因為若是樣本數太小, 則實驗的有效性是值得質疑的. 因為我是 3 月底才進場, 不僅剛好碰到四月份的高點, 且後來指數直下, 因此到了 6/15 才第一筆停利華航, 而整個六月份也只有停利兩筆. 接下來的七月份則有四筆, 八月有14筆, 九月份則是七筆. 故以後三個月來說, 獲利的筆數已呈現穩定的狀態. 


2. 已出帳總金額佔總資金的  54%, 平均報酬率為 20.01%, 總獲利佔總資金的 10.75%: 也就是說, 我這半年的總獲利是 10.75%. 這剛好超過我一年20%的年獲利低標準. 這其中當然與佈局需時間發酵及進場點尚有瑕疵有關. 在月份獲利的分佈則是六月 0.8%, 七月 2.27%, 八月 5.48%, 九月 2.15%. 這樣的獲利分散情況也與當初所設想的渾沌離散一致. 也就是說, 這符合我想打造生生不息的股市獲利系統, 而不是賺一票大的, 但久久一票的做法.  另外, 由 54% 的出帳金額與半年期間相比, 表示持股周期為一年, 故週轉率太低, 在資金運用及承擔風險方面不利.


3. 目前持股比率為 50%, 未實現獲利為 2.7% : 有些人覺得 8,000 點以上就認為是高點而不敢進場, 但我已深化到看個股位置, 故是用持股比率及分散持有應付風險, 故不會有怯場或太過急燥的問題. 如此可增加資金周轉率且維持在較低風險.


       以當時對波段模式所設定的目標 - 長期穩定年獲利 20% 到 30% 之間, 來說. 算是達到了初步的目標. 而事實上, 在進場初期大概只做了標的物的篩選及分批分散標的物的停利不停損而已. 未來半年, 我的成績應該比較好, 因為我做了一些重大的改進,


1. 衡量股票價值的方法確定: 很多人都想定義何時是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 但此點除了尚無一定的標準方法外. 就算自己拼湊了一些計算公式, 也因計算繁雜, 而很難將之落實. 此次, 我已精確的將之定義出來, 且寫成奇狐的公式. 五分鐘內就可算出來. 我想計算公式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 但至少我已擁有一套快速的股票價值的評量方法.


2. 股票篩選的優化: 一開始在選股方面只有使用現金股息法, 但是在經營者的人格則很難量化, 後來發現可從增資溢價略窺一二. 此法相當有效, 且觀念簡單, 因為一個沒人格的經營者就是用股票換鈔票騙了你的錢的人. 這樣的定義夠直接了當, 且看資產負債表就看得出來. 目前篩選出 231 檔, 已接近上市股的 1/3. 就個股產業循環的位置及分散風險的角度來看, 這樣的數量是足夠了.


3. 進場點的程式化: 一開始因為對分散分批進出的成績即有一定的把握, 故對進場點就有一點隨便. 心法對即可獲利是沒錯. 但進出點若是更精準則會有更佳的績效. 畢竟, 每一個人都是需要精益求精. 此部份自然也寫成了奇狐程式. 我後來用這個程式跑出來的進場點買進的奇美電, 友達, 神基, 瑞軒, 微星都幾乎一買進就馬上獲利.


        總的來說, 經過半年波段模式的實戰測試, 波段模式已初步應經過驗證是可長期穩定獲利. 但還要經過半年針對系統優化的部份做測試. 若未來半年可達 15% 的獲利率, 那才可達一年 30%獲利, 這才算是成功. 此外, 經過這半年的思考, 我決定將原來的投資模式改名為波段投資模式. 我前所寫的文章也會一篇篇重寫. 整個操盤架構也將由投機, 投資兩操作模式改成投機, 波段投資, 長期投資三個操作模式. 而在時間週期上也剛好對應到短期, 中期及長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