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篇文章看來頗有內容, 談到政治大勢, 也談到了總體經濟局勢. 不過, 我可以說台股今天的大漲與這兩件事絲毫沒有關係, 記得不僅是沒有關係, 而且是絲毫沒有關係.
今天台股會大漲可以說只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別人都漲了, 故我們也漲了. 就這樣! 其它甚麼事都沒有. 有很多人想知道未來的漲跌. 但事實上, 除非你就是控盤主力, 否則你是抓不準的. 雖然對一個長期觀察股市的人, 預知漲跌的能力會高一些. 但也僅止於高一些些.
以我現在的功力, 看股票已不僅止於價格的漲跌. 在我眼中, 每天開盤的四個半小時, 比任何一場球賽都好看. 這一千多檔股票的買賣就像數十萬人在競逐的球賽. 這中間的攻防策略, 拉價及壓盤手法, 經由各種媒體發出的耳語及謠言. 故每一天, 每一檔的買賣 K 線圖都精彩萬分.
某些高手會有一定程度的預知能力, 而經由不斷的驗証, 我也知道我有一些, 但所謂股市短線預測能力是由某些主要的市場參與者的一些行為, 而推論它的下一個比較可能的動作, 再加上其它市場參與者的傾向而推論出比較可能的結果. 這也就是俗稱的盤感. 這並不神奇, 就像一些企業主或業務, 由於對產業環境或客戶的了解, 故對業績或訂單會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度一樣. 但就像企業主或業務員的能力有高低一樣, 有些人對股市的掌握度高一點, 有些人就完全是在瞎猜.
話說到此, 不禁回想起剛入門時苦學技術分析的情況. 那時總在疑惑為何跌破某一條線就好像會掉入地獄, 而突破某個關卡就像會上天堂. 雖然法無定法, 甚至沒有法. 但是技術分析一定要學, 學到精通, 學到清楚且明白它完全沒用為止.
=============================================================
鉅亨網記者陳慧琳 台北 2011-04-20 13:15:03
中華經濟研究院和IMF都看好台灣GDP,其中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台灣GDP將自今年第2季逐季向上,加上立委、總統選舉將提前至明年 1 月合併選,元大投信預估,未來台股將再度領先反應此利多,多頭行情不看淡。
元大投信表示,中華經濟研究院之前因日本強震影響下修台灣GDP,但IMF最新4月全球經濟報告才上調台灣GDP達5.4%,且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預估,台灣GDP將從今年第2季開始逐季向上,明年GDP仍比今年高,預估未來台股將再度領先反應經濟成長率逐季向上的趨勢。
根據元大投信統計,從2000年以來台灣GDP出現過2次季GDP逐季向上的表現,一次在2005年、一次在2009年,兩次股市從第1季低點至第4季高點的漲幅分別為15.1%、96.6%,今年又再度出現GDP逐季向上的情況,今年台股走勢應該有機會跟著GDP呈現震盪向上的趨勢。
事實上今年不僅台灣,中國、美國的GDP也都是呈現逐季向上的趨勢,只要國際股市多頭格局的外在環境不變下,台灣本身擁有政策與選舉行情利多,今年行情仍不看淡。
元大台股指數基金經理人謝明志表示,日本強震在3月11日發生後,台股也在3月中旬反應日本強震對台灣GDP與產業可能的影響,當時出現8070低點,過去一個月台股也反彈逾10%,短線看來今年要再跌破此低點的可能性不高,建議投資人應逢低分批布局台股,可透過指數型基金較能掌握且緊貼大盤表現。
謝明志認為,以未來台灣GDP呈現逐季向上,且明年 1 月立委選舉、總統大選將合併選舉,政策利多會開始發酵,預期股市也將領先基本面的向上趨勢,對今年台股中長期多頭格局的看法並沒有改變。
在類股部分,謝明志表示,將以受惠智慧型手機、蘋果概念的電子類股較強勢,以及受惠國內政策利多與兩岸開放之內需股、中概股,未來若兩岸金融政策能再放寬,金融類股仍有表現空間,類股輪漲、輪動態勢不變。
謝明志表示,指數型基金具備三大特色以及四大優勢,第一大特色就是指數報酬穩定優異,近5年為例,台灣加權股價指數報酬不但皆優於國內股票型基金平均報酬,其中有3年更位於前四分之一,顯示台股指數績效穩定;第二大特色則是投資人只要看對大趨勢,則獲利可期,因為台股每年主流類股都不同,投資人往往會看對趨勢,卻選錯標的,這時選擇指數型基金就可以避免選錯標的的問題發生;第三大特色則是指數型基金績效緊貼大盤,投資人更容易掌握進場時機點,操作策略也可以更靈活。
謝明志指出,若再比較指數型基金和ETF之差異,台灣指數型基金更有以下四項優勢,包含(1)指數型基金,追蹤加權股價指數,清楚明瞭, (2)指數型基金單一淨值,與共同基金一樣, (3)指數型基金無折溢價風險, (4)指數型基金配息再投資,不會有課稅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