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將個股的基本分析與財務分析搞混了. 以為用公司淨值, 每股盈餘, 股東權益報酬率, 盈餘再投資率... 就能得到一個內含價值, 然後再減一個安全邊際就可得到一個進場的價格. 坦白說, 根據我的經驗大概只會得到一個基本面落後股價的結論.
大體上, 這樣的思維是上沒有錯. 可是這樣僅包含定量分析. 事實上, 評價一家公司的價值還要包括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再加上定性分析才是公司的內含價值.
定性分析也就是無法量化的部份. 這其中的一項是經營者的道德操守, 但大家都知道張忠謀這一方面比力晶黃高很多, 不過這件事就是無法量化.
另外, 很多人會用營收或獲利的 YoY or MoM 做為未來的成長預估. 但這樣的預估是非常危險的. 對未來的預測應該用定性分析較好. 以底下的例子而言, 這個經營者怎知十年前剛分割的時候會有這麼大的產業變化. 故重點不是產業的榮枯, 而是經營者面對產業的榮枯時, 它怎樣去判斷局勢並及時轉型. 也因此評定公司的成長性, 除了公司所在的產業環境之外, 最重要的還是經營者的能力. 而這絕對不是一張財務報表可表達的. 也許, 是應該是好好看看費雪非常潛力股的時候了!
=============================================================
鉅亨網記者胡薏文 專訪 2011-04-24 11:25:24
面臨平板電腦的衝擊,筆記型電腦今年能否保住2位數的成長,市場疑慮不斷,相關零組件廠大多「挫ㄟ等」,但是全球第一大鍵盤廠達方(8163-TW)總經理蘇開建,反而認為達方今年的毛利率與獲利將可優於去年,達方仍「站在有利位置」!其中的關鍵在於達方提早自去年下半年就開始進行調整,而且把握機會,搶進太陽能逆變器、導電漿等新事業領域,當大家發現NB成長趨緩的時候,達方已調整完畢,準備迎接另一波獲利成長。
企業經過酷寒考驗 體質才能茁壯
達方創立於1997年,原本隸屬於明基集團(更名為佳世達)旗下,蘇開建自1999年開始,即接下達方總經理的擔子,回顧這10多年來,達方的營運就是不斷面對產業的挑戰,「一家企業,必須經過酷寒的考驗,體質才能茁壯」。而達方曾經在MLCC產業大賺,也曾經是全球第一大液晶電視變頻器(LCD TV Inverter)廠,現在則是全球第一大鍵盤廠,每經歷一波產業調整的考驗,達方都能成功轉換跑道,找到新的「有利位置」,這些年來,當遇到產業景氣不好的時候,快速調整體質,已經成為蘇開建的「直覺反應」。
投入被動元件 曾經3年虧掉一個股本
蘇開建表示,達方最早以生產高壓線圈起家,接著投入被動元件積層陶瓷電容起,(MLCC),投入MLCC的前2年,MLCC一片榮景,達方也大賺,但是好景不常,隨即大家認為「好賺」,競相擴產,2003年開始產業出現供需失調,而當時達方已經在被動元件領域大舉投入,達方從2003年到2005年連續虧損3年,當時達方資本額約10多億元,3年差不多也虧掉一個股本。這是蘇開建第一次經歷嚴酷的產業變化考驗。
蘇開建當時以股市操作「停損」的概念,捨棄大家都能做、殺價最激烈的一般MLCC產品,轉向開發新粉末材料,以及高容、高耐壓、小型化的通訊元件發展,帶領達方脫離營運危機。
脫離營運危機 靠停損及永不放棄機會
蘇開建除了「勇於停損」之外,另一招則是「永不放棄機會」!當時達方的另一項產品為CRT的高壓變壓器,蘇開建經歷過MLCC的產業供需失調,也發覺不僅投入者愈來愈多,且CRT早晚勢必會被LCD淘汰,因此當機立斷,2004年起,轉向LCD Inverter與關鍵零組件,同時也毅然決定與「對手」奇美合作,共同開發LCD TV的Inverter,果然,這次的調整,讓達方在LCD起飛時,卡到最有利的位置,在2006年、2007年的EPS曾經達到6.25元、7.28元,成為達方最輝煌的歲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