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檔本業經營良好, 但因為業外投資過大造成年度獲利不佳的個股. 不過這是出了問題才暴出來, 那有沒有可能洞燭機先呢? 需知, 當看到轉投資失利而破口大罵, 與買股票跌了價而破口大罵並沒有甚麼不同. 基本上, 都是事後後悔而已. 故我們要重新審視業外投資這件事.
首先來看甚麼是業外投資? 業外投資當然是指非本業的投資. 但若是台塑集團交叉持股那算不算是業外投資, 若此為不算. 那投資南科, 華亞科算不算是業外投資. 若投資 電子業就算是業外投資, 那麼投資賺錢的南電就不算是業外投資嗎? 故應該回歸業外投資對股市操作的影響, 而不是從財務報表的定義中去看業外投資這個科目.
業外投資的可怕在於使得用會計做為企業的評價變得嚴重落後及不可預測. 以一般的企業來說, 若在 11 月之後, 根據已公佈的 Q3 財報, 再加上未來幾個月的營收預估大概就可估算出當年度獲利. 只是若有大規模的業外投資的話, 那麼往往會在隔年的 3 月底才會由損益表的業外投資這個科目顯現. 而在這段年度財報未公怖的期間, 若業外投資是獲利, 那麼新聞都會報, 但若是嚴重虧損, 那麼新聞不僅不會報, 而且大家還會偷偷的賣股票. 而若你根據過往的財報及營收資料買進的話, 那麼剛好是成為被倒貨的對象. 故業外投資過多的風險在於不可由會計報表的損益表中看不出來它的問題. 故答案是你用的方法無法評價它. 不代表它就是有問題.
因此我們不要避掉有業外投資的公司, 而是要避掉因業外投資而造成未能即時顯示在財報而造成的風險. 故這一部份無法用規則化的方法定義它. 只能在追蹤股篩選時加入業外投資是否過多這一條. 而且只能一家一家的看, 或是像這樣出問題時加上註記!
===============================================================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台北 2012-04-17 10:30
半導體材料通路商長華(8070-TW)第 1 季由虧轉盈,稅前盈餘為1.36億元,不過仍較去年同期下滑3.3%,每股稅前盈餘為2.16元,激勵今(17)日股價相對抗跌,不畏大盤下跌影響,股價守穩 1 %漲幅之上,表現持穩。
長華去年第 4 季因認列轉投資台灣住礦虧損金額,單季由盈轉虧,稅後虧損 3 億元,每股稅後虧損4.79元,拖累長華全年稅後淨利僅1800萬元,每股稅後盈餘為0.29元。
不過長華對去年盈餘分配仍相當大方,每股擬配0.6元現金股利,及0.29元股票股利,總計配發0.89元股利。
長華公告自結第 1 季營運表現,營收達23.7億元,較第 4 季22.68億元成長4.4%,稅前淨利1.36億元,營運轉虧為盈,不過仍較去年同期1.4億元小幅下滑3.3%,每股稅前盈餘為2.16元。
另外長華原任總經理盧簡文,由於個人健康因素因此請辭總經理與董事職位,其職缺由董事長黃嘉能遞補總經理一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