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檔因產品競爭力喪失的營運大幅下滑而造成股價大跌的剛掛牌中小型科技公司的股票. 買到的人自然是痛苦萬分, 但有沒有辦法避免或降低這樣的事發生呢?
很顯然的, 洋華的問題是因產品世代交替, 而其產品不再受到客戶的青睞. 故我們應該要從產業分析做起, 分析它的產品的未來性, 看它未來有沒有前途. 但果真要如此做嗎? 我不否定若要將這檔股票列為追蹤股的話, 那麼得對這家公司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但請問, 這家公司的董事長, 總經理會比我們不了解這家公司嗎? 若我們這些外人經過一點新聞媒體的報導都可判定它的未來, 那麼這家公司的經營者為何不去用新的經營策略改變它的未來呢?
況且, 若是這個產業很有前景, 那麼其它人為何不跟進呢? 故若說一個外部投資人能夠經由產業分析而能夠判定這家公司的前景而比別人早發現這件事而買進獲利的話, 那我覺得運氣的成份是遠高於判斷實力. 故這個方法看似可行, 但實際上就如同在貓兒頸部掛鈴鐺一樣的不可行. 可是若這個方法行不通, 那還有甚麼方法?
那是不是把產品世代交替快的產業惕除? 巴菲特不大碰科技業. Peter Lynch 也不大碰科技業. 只是台股的產業特殊, 60% 以上是電子業. 故若刪除這個產業, 那麼可選擇的檔數會大幅度的減少. 而且台股電子業中的代工產業與製鞋代工的寶成, 豐泰, 成衣代工的聚陽又有何異. 故全部將電子業刪除是太誇大.
我的方法是等待它穩定! 需知, 一家公司從創立到掛牌已是經過重重的關卡而可算是成功了. 但很遺憾的, 這時也很可能是最高峰的時候, 以後只會走下坡, 而且再也回不到這個高點. 故這若是經由統計而有大量的呈現的話, 那麼我們就應該避掉這個高危險地帶. 而我的方法就是篩選掉掛牌不滿 5 年者. 如此雖有遺珠之憾, 但也迴避掉大的風險. 切記! 訂定股市操作的策略時, 沒有對錯問題, 只有可能性問題! 故不要一再的強調單一個案, 而是要想辦法符合比較多的個案.
============================================================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聯合報系/udndata.com) 2012-04-06 08:55
3月以來,股價走勢疲弱的洋華(3622),巴克萊銀行認為,洋華盡失競爭優勢,使得去年與今年獲利大減超過五成。
基於營運前景明顯未臻理想,巴克萊維持「表現劣於大盤」評等,目標價由92元大砍至60元,減幅達35%。
巴克萊銀行無線通訊產業分析師蓋欣山指出,就洋華今年的營運表現而言,首季由於原有產品組合進入傳統淡季,營運表現不佳,估計首季營收實績將較去年第四季減少15%至20%,導致第一季將呈現虧損。
雖然預期第二季的銷售表現,將在相關新產品出貨的推升下轉趨復甦,但新產品的毛利率,卻在價格競爭的衝擊下,也將相對偏低。
產品面部分,洋華中型尺寸觸控面板產品(去年第四季佔營收比重不及10%),由於客戶規模小,加上產品良率的問題,表現使投資人失望。在明年市場廣泛採用Win 8平板前,蓋欣山並不預期將有明顯轉佳的機會。
不過,今年下半年基於智慧型手機客戶的需求,洋華轉向大規模量產金屬薄膜製程,預期將對洋華的平均銷售單價與毛利率有所助益,使得金屬薄膜製程將成為帶動洋華未來營運正向發展的契機。
由於預期洋華的主要客戶,包括三星 、宏達電(2498)、諾基亞 ,將增加使用玻璃觸控面板,加上大陸面板業者,也已滲透到低階智慧型手機領域,對洋華主要產品形成價格侵蝕作用,因此不利洋華基本面表現。
有鑑於種種不利因素影響,蓋欣山大幅下修洋華去年與今年的每股稅後純益預期各51. 88%與56.68%,因此除維持「表現劣於大盤」評等外,目標價也同步大砍35%,修正後為60元。
【記者魏興中/台北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