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石化應該是台灣規模最大的未上市公司之一. 但問題是它為甚麼要上市?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要先去想上市對公司有甚麼好處?
雖然市場上總是充斥著與大眾共享經營成果的行銷用語, 但換成你是老闆的話, 你應該不會將你辛苦的經營成果與其它人分享吧! 故將公司上市一定是對經營者有好處, 否則要花錢請券商輔導, 又要增加內稽內控的成本, 以及每月及每季公告營收及財報的壓力. 為了讓投資大眾分享經營成果而花這麼大的心力, 難不成每家上市櫃公司都是慈濟功德會的成員嗎?
故很明顯的, 每一家公司的 IPO 價一定是高過這家公司老闆心中的價值很多, 否則又有那位老闆願意將其股份給其它人呢? 而且誰會認為它能夠比老闆更了解自己公司的價值. 而相對的, 若賣方絕得這個價格高過其價值, 而且賣方對公司價值又那麼清楚的話. 那就表示買方就要當冤大頭了.
故為甚麼每次證交所敲鑼打鼓大家都笑不嚨嘴, 因為老闆高價釋股賺錢當然高興, 薛琦有擴大資本市場的業績也高興, 證券商賺到承銷費用也高興. 大家都高興, 那就是有人要倒楣了. 故股市有兩種股票不能買, 一是新上市股, 另一是增資股. 任何一檔股票的未來都很難預料, 但總是對方心不甘情不願的賣給你的比對方高高興興的賣給你來得對你有利.
===============================================================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11-17 10:00
據《工商時報》報導,長春集團 (1764-TW) 董事長林書鴻指出,長春集團斥資 500 億元,啟動新加坡及大陸江蘇常熟、遼寧盤錦投資計畫,其中新加坡投資案更取得殼牌石油合計 32.5 萬噸乙、丙烯的年供料合約,預計2012年底、2013年首季陸續投產,不擔憂二次衰退。
長春大陸盤錦廠區投產後的年營收貢獻約達台幣500億元,相當10年前長春集團的年營收水準,新加坡新廠3項目合計年產104萬噸,推估年營收貢獻約322億元台幣,透過新加坡把產品加工從氣體轉為液體後,再運回台灣、大陸廠區供作原料之用。
常熟廠是最大的生產基地,林書鴻指出,現正進行的擴產計畫,包括年產1.8萬噸銅箔、40萬噸苯酚、5萬噸環氧樹脂及13.5萬噸的雙酚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