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波段投資模式的設計基礎而言, 只植基於兩項股市運作的真理, 一是台股的長期正斜率, 二是股價會漲跌. 但就實際的觀察中, 個股的股性是其差別的, 而就之前的分析大概可得到以下的結論,
長期投資報酬 股價波動
大型股 大 低
中小型股 小 高
而因股價是延著基本面上下游走的, 故大型股, 跟中小型股的股價走勢就大約如以下的走勢, 也就是大型股的左下到右上的正斜率高, 但高低價跟基本面的乖離較小. 而中小型股則剛好相反.
而以波段投資模式的進場點來說, 是好股票, 低檔, 反轉向上. 好股票, 跟反轉向上在此先不談, 但就以財務數字做股價高低檔的判斷來說, 此時就容易產生以下的狀況. 一, 大型績優股找不到進場點, 而無法利用時間的優勢, 好枕以暇的達到停利. 二, 中小型股太早進場, 而飽受套牢的痛苦, 尤有甚者, 在其長期走弱的風險較高之下, 那麼要達停利更是遙遙無期.
要解決此問題, 不是把中小型股從追蹤股中剔除就好了, 因為這些股票買得夠低, 其獲利效率往往是大於大型績優股的. 故要做的是價值比的調整, 也就是大型績優股在計算低檔價之時, 讓它多一點權重, 而中小型股則降一些權重. 而公司規模大小雖是大略的區分, 但實際上則要根據自己對個別產業及公司來給權重. 但大抵上是考量以下三個方向,
1. 穩定度及成長性: 也就是過往的財務數字在未來延續的可能性.
2. 長期走空的風險: 長期就此走弱的可能性
3. 財報沒有反應的事: 因現增造成淨值升高, 或某一年度做資產處份而獲利升高. 也要考慮現有的獲利是不是在景氣循環高點所創造的.
目前價值權重分以下五級,
價值權重 低檔價影響數 代表股票
2 19% 台積電, 鴻海, 中華電, 台塑, 統一, 台泥, 遠東新, 富邦金, 潤泰新
1.5 11% 大聯大, 欣興, 大成, 東鋼, 統一超, 巨大, 恆義
1 0 豐泰, 晶技, 群光, 百和, 上緯, 德律, 台聚
0.75 -7% 揚智, 聯成, 皇田, 光隆, 建準, 固緯, 良維
0.5 -16% 新興, 台航, 安國, 帛漢, 上奇, 新光產, 技嘉, 三聯,
我自 2010/11 開始用奇狐計算股價高低檔, 至今已兩年了, 這中間歷經了以淨值為基礎, 以獲利為基礎, 及增加現金股利. 到現在又增加了定性的價值權重. 而同樣的, 除了現象的觀察, 歸納出原則, 構思出解決方案, 歷史資料回測, 實作, 再修正. 如此循環不已. 故這就是要成為股市贏家難的地方, 因為股市有時偏離很大, 而往往讓人不知道甚麼是對的.
請教版主,
回覆刪除你把追蹤個股分為五級之後,把那些個股歸類在那一級的理由為何?
還有,各個級數對其低檔價格又有作了什麼調整呢?
請你不吝說明,感恩。
歸類原則及低檔價格調整數在文章內皆已說明. 至於那一檔股票放在那一級則以平日對那一檔股票的了解放置, 這一部份是定性分析, 只有原則, 無法量化.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