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幣不斷的升值之下, 匯率避險一直是一個常被提起的問題. 不過這個問題很複雜, 若沒有相當會計學功力的人大慨是看不懂以下的新聞.
一般來說, 最好的作法就是自然避險, 這個意思就是對客戶及供應商都是用美金計價. 不過這要看產業的特性, 像台積電這種原料成本不高的公司, 就幾乎沒效果, 故其只能用購入美元負債這種方法. 相對之下, 華碩因其採構成本大, 故自然避險會比較有效.
但問題最嚴重的是有大規模海外資產的壽險業, 尤其是國泰金及新光金. 這樣的公司很為難, 因為台幣升值資產會減記, 可是若貶值則會回沖回來. 但若作了避險那就是得要花額外的費用. 看由這幾家公司一開始說會回沖, 到現在改為完全避險, 看來它們大概也被台幣升到怕了. 只是, 這樣的情境散戶應該很熟悉, 這就像散戶於持股起跌時懷著回漲的持處心態, 等到跌怕了殺出時, 此時股票就開始漲了.看來國泰金操控匯率避險的能力, 與散戶是無異.
事實上, 壽險公司的問題比想像中來的大! 最大的問題還是利率的長期走貶. 這也代表之前與客戶簽的約極可能是賠錢約. 更遭糕的是, 就算現在走升息循環, 但長期利率走空的趨勢明顯, 這是所有新興國家邁入已開發國家的一致事實, 故台灣的利率只會反彈, 但已不可能出現 8%, 10% 這種狀況. 故壽險公司連 1.8% 的國債券都在搶. 這樣的收益率要付理賠金可能會很吃力!
公司有錢不代表賺錢的能力很強! 壽險公司的錢來自保戶, 這是一種負債, 早晚要還的! 只是當時的精算基礎不同, 故造成要還的可能比收的錢還多. 在我看來, 以人壽險為主的壽險公司都會走長期的空頭, 長期而言國泰金的股價低於 20 塊的機會遠比漲上 100 塊的機會高很多!
=============================================================
鉅亨網記者尹慧中 台北 2011-05-12 07:51:43
新台幣昨(11)日在美元走弱以及外資持續匯入推升,並以新台幣28.650元兌1美元作收,升值7.5分。新台幣持續走強,對國內電子業如半導體、筆記型電腦以及金融業者形成匯損壓力。面對新台幣走強態勢,各業者透過持續順勢避險、增加美元負債以及人民幣部位等方式,積極減緩新台幣升值衝擊。
封測業者日月光表示,新台幣升破29元,將對獲利形成壓力;而矽品(2325)第1季財報就以29元計算,使第2季的計算基準更為保守,以減少營運表現低於預期的風險。至於,KY晨星(3697)表示,第1季營收成長,美元計算增加4.9%,新台幣計算則僅增1%,已採自然避險法,收款、付款皆美元為主。
筆記型電腦業者華碩(2357)則表示,今年第1季匯兌收益包含美元負債以及20%人民幣部位,受台幣升值影響較少。再加上去年經歷新台幣急升的震撼教育,對匯率估算相當僅慎,且將持續進行避險機制,並提高自身獲利能力,以因應新台幣升勢。
金融業者部分,國泰金(2882)國壽海外投資部位達1.14兆元,採取100%避險,首季避險成本約3.6%;富邦金(2881-TW)旗下富邦人壽海外投資採取100%避險,其中9成為傳統避險,1成採取一籃子貨幣避險。並使海外投資比重從90%降至80%,建立人民幣資產,4、5月已增投台股,短線投資巴西、印尼國債作資金避風港。新光金(2888)則表示,新台幣每升值1角,新壽增加3億元避險成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