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 傳產明顯的走多, 而電子及金融則於六月初觸底後, 前者反彈無力但最近有轉強現象, 後者則強勁反彈幾個月但近來走勢疲弱.
就股市的基本運作原理來說, 趨勢是由資金加心理所形成. 但循環呢? 我的看法是, 循環是由價格與價值的乖離所形成. 當價格偏離價值太多時, 股價就會回檔, 且回檔時正乖離往往會變成負乖離.
這個週末, 我整理了一下資料. 將上市櫃公司的基本財務資訊做了一番整理, 並發現到以下幾個現象,
1. 電子股的獲利最好: 電子股的過去四季加總 EPS 最高為 2.95, 但傳產也不賴. 若以 ROE 看, 電子雖與傳產一樣但仍是最高. 故電子股仍是最有未來性的類股. 不過其 PBR 高達 2.01, 故市場已給于比較高的評價.
2. 金融股的股價淨值比最低: 金融股僅有 45 檔, 但總股本就高達 1.48 兆, 平均股本超過 300 億, 故檔檔都是重量級的公司. 且平均 PBR 只有 1.21, 這是相當的低. 不過金融股的過去四季平均 EPS 僅 0.99, 故說其沒前景也實不為過.
3. 非金電的近期獲利有增加: 印象中, 傳產公司的獲利普遍都不是太好. 但其過去四季的 EPS 卻高達 2.62 元. 實與既往的印象相差很大. 且非金電的外部股東報酬率是最高, 7.25. 故很明顯的, 非金電現在的景氣較好, 但由其 1.84 的 PBR, 故也不是便宜貨了.
從以上的觀察, 大概可看到一個效率市場的結果. 若公司的價值是由公司的有形價值 (淨值), 及未來的獲利能力 (EPS) 所合成. 那現有台股個股股價的分佈大致上符合其價值相對性. 故不論我們看到股票市場有多少卑鄙無恥的小人, 騙子, 主力做手在翻雲覆雨. 但整體而言, 股價還是跟著基本面走.
那電子股會不會於下波成為主流呢? 這還是要看電子股未來的景氣啦! 如前所言, 傳產會成為今年的主流非僅是兩岸開放這個政策面的東西而已, 而是有實質的獲利能力撐腰. 同樣的, 電子股要漲, 基本面也是需要的. 股價是不會因為它沒漲到, 下次就一定輪到它漲的. 就中長期而言, 是先有產業的興衰才有類股的輪動.
類股 | 非金電 | 金融 | 電子 |
上市櫃家數 | 520 | 45 | 733 |
總股本 | 2.2 兆 | 1.48 兆 | 2.9 兆 |
總市值 | 8 兆 | 2.7 兆 | 12.8 兆 |
總股東權益 | 4.3 兆 | 2.2 兆 | 6.4 兆 |
PBR | 1.84 | 1.21 | 2.01 |
A4EPS | 2.62 | 0.99 | 2.95 |
ROE | 13.36 | 6.43 | 13.36 |
Kn | 7.25 | 5.31 | 6.64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